內容來自sohu新聞

中國車企尋覓國際化機遇:先挑戰能掙錢的

中國車企尋覓國際化機遇 “先挑戰能掙錢的”

孫銘訓

為增強員工的自豪感和歸屬感,自9月12日至2016年2月29日,宇通汽車施行《鼓勵員工赴古巴旅遊實施方案》。

該旅遊方案出臺的背景是,宇通客車獲得瞭古巴消費者的喜愛。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宇通牌公共客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車約占當地全部可行駛的公共客車的80%~85%。

但在全球絕大多數市場上,中國品牌的汽車遠沒有讓消費者喜愛。縱觀全球主要汽車品牌,其銷量的70%都來自於本土外的市場。據中國海關2014年數據,中國品牌隻有3.5%的產量銷售到瞭海外。而在市場戰略方面,多堅持“先挑戰能掙錢的,再挑戰難掙錢的”,比如俄羅斯市場。

江淮汽車(600418.SH)董秘馮梁森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國傢走出去戰略,以及“一帶一路”的實施,國際化將是中國汽車企業面臨的又一機遇。

低價尚未突破

中國車市增長減速,已經讓產能過剩矛盾激化。

盡管資本市場對中國汽車市場長期看好,但從中國汽車市場的短期表現來看,出口將是現階段中國自主品牌釋放產能的最佳選擇。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今年我國汽車產能可能達到4000萬輛,假如今年中國汽車銷量增長7%左右,約為2500萬輛,這意味著或將有千萬輛的產能被閑置。

東風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今年6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5年中國汽車總產能達到4000萬輛,產能利用率不到80%。其中自主品牌整體產能利用率尤其不樂觀,在抽樣調查的19傢自主品牌中有15傢產能利用率低於50%。

拓展海外市場,是國際上解決產能過剩的主要手段。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副司長支陸遜在某論壇上表示,“在產能過剩危機面前,我們的汽車企業將被迫加快國際化進程,也就是加快出口步伐。”同時,支陸遜還表示商務部將采取積極措施,推動汽車出口。

但在整個海外市場,中國本土車企的產品尚未獲得足夠的認可。根據中國海關今年高雄阿蓮房貸一季度的數據,最受海外市場關註的中國本土品牌十大產品依次是奇瑞風雲、力帆X60、東風小康微卡、奇瑞瑞虎3、奇瑞E5、吉利EC7、江淮和悅、江淮瑞風S5、奇瑞QQ和吉利熊貓。

從出口的車型上可以看出,海外客戶購買的車型基本都是價值比較低的車,也並非中國最受歡迎的本土車型。

自2000年以來,中國品牌開始陸續批量出口到80多個國傢,但銷量最大的國傢依次是:伊朗、阿爾及利亞、埃及、智利、利比亞、秘魯、俄羅斯、烏拉圭、巴拉圭和阿塞拜疆等欠發達國傢。

海外觀察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中國轎車產品在海外的口碑並不好,主要體現在價格較低的基礎上。相對而言中國商用車企業都有不錯的口碑,如福田、江鈴的輕卡、陜汽的重卡等。但由於整個商用車價值比較高,銷量較少,並未出現在暢銷車型中。

根據宇通客車海外事業部總監胡鋒舉的介紹,中國客車企業在海外贏得較高口碑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的售後服務團隊。據介紹,南美、東南亞及非洲等市場上的客車多為歐美等市場淘汰的二手車,當地配套零部件等服務跟不上,造成瞭當地商用車車況較差,而中國的商用車價格較低,多以新車進入這些市場,再加上優質的售後配套服務,讓當地消費者體驗瞭商用車的優等質量和駕乘體驗。

但在轎車方面,中國車企卻恰好相反,大部分車企的海外車型多為貿易型,中國的零部件配套企業並未跟整車企業一起走出去,當地的配件產品匱乏,再由於早期的中國品牌質量太差,從而造成瞭較低的產品口碑。

有專傢指出,中國汽車海外出口應像老農耕田一樣仔細,而不隻是去為瞭打鳥,隻有深耕細作才能贏在海外市場。

兩個壁壘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增速放緩,中國車企的海外戰略也在逐步調整。

今年8月份中國汽車銷售166.45萬輛,同比下跌2.98%,已連續第五個月出現同比下滑,為至少5年來最長連續下滑紀錄。但中國本土品牌在經歷瞭連續28個月的市場下滑之後,多傢自主品牌企業銷量出現瞭提升,其原因,一是經歷瞭上輪銷量、品牌的一番折戟之後,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質量獲得快速提升;二是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抓住瞭SUV產品快速發展的機遇,迅速搶占瞭合資企業尚未佈局的空白市場。

9月16日,長城汽車(601633.SH)發佈的對外投資公告顯示,該公司在俄羅斯圖拉市註冊成立俄羅斯哈弗汽車制造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俄羅斯哈弗”),對此,長城汽車預計將對俄合計投資約人民幣33.3億元,用於其工廠建設及生產經營。

為持續提升奇瑞在巴西市場的競爭力,6月2日,奇瑞汽車與巴西雅卡雷伊市正式就建設奇瑞巴西工業園項目簽署協議,擴大當地產能。據悉,為瞭適應巴西的路況特點、油品以及消費者的駕駛習慣,奇瑞還在巴西市場做瞭大量的產品適應性開發和改進工作,而在人員本土化方面,巴西籍員工目前占總數的70%,未來這一數字還將達到90%。

隨著中國汽車企業產品質量的升級,以及國傢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的實施,中國汽車企業都在積極尋找中國市場外的機會,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傢的機會。但在走出去的國貸款額度傢中,中國車企除宇通等商用車企業開始嘗試進入西歐市場,其他絕大部分車企尚未公佈進入歐美市場的時間表。

胡鋒舉告訴本報記者,在國際貿易中,中國汽車企業經常碰到的壁壘有兩個。其中在東南亞、南非、俄羅斯等市場最常碰到的是貿易壁壘,當地市場為瞭保護本土的工業,對整車征收較高的關稅,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一般都會在本地建立KD工廠,以散件的形式出口。但歐美市場一般設置的是技術壁壘。

胡鋒舉表示,歐美等發達國傢不想讓中國車企進入,怕中國廉價的汽車會大大地沖擊當地的市場,於是就設置瞭很多技術壁壘,且認證的門檻也非常高。“比如中國客車企業要進入歐洲,首先要求你的排放標準達到歐六,這樣你就要采用它(歐洲)的發動機。”

一名長城汽車的工作人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技術角度講,我認為去美國的問題不大,去美國市場我認為我們面臨最大的還是品牌、運作和法律方面的問題,以什麼樣的方式進入還要再研究,去美國的商業模式還需要再細致研究,這對我們也是挑戰。”



(責任編輯:UF035)

新聞來源http://business.sohu.com/20150930/n422405342.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nchez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